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9月9日,学校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大会,会上表彰了一批一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战线上的杰出教师代表。其中,太阳成集团tyc122cc多名教师在“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021年度先进科技工作者”、“2022年教书育人奖”、“第十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十佳青年教师’”等获得多项荣誉。






正是因为在我们学院有着这样一群实力过人却又默默付出的老师,才会有我们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农生学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太阳成集团tyc122cc优秀教师代表的教育经验与心得吧。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
—周玲艳老师

记者:您着力构建以协同育人团队建设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您认为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周:通过建立协同育人团队,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协同育人要通过改变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我们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合作才能更强大,因此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一个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要做个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首先,团队协助的本质是共同奉献,那么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的目标明确,且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选拔组建团队的时候要筛选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其次,团队之间分工要明确,发挥各自所长,一加一的结果大于二,众人拾柴火焰高。校企合作也是一样的,学校有理论教学和科研实力的优势,企业有实践和场地的优势,能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三是要有团队要有一个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强、乐于奉献的领头者,组织者要在团队成员意见或行动不一致时要做出决策,坚定行动;最后,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课以可以通过参加社团组织、完成小组作业、参加比赛活动、项目申报、实践实习以及体育活动等培养合作协作能力。
记者:在您的教育生涯中,您有遇到过什么让您至今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周:我想初为人师是最难忘的。我是师范毕业的,大四实习是在一所中学当助教,初人为师,诚惶诚恐,温柔有加,与小孩们建立了姐妹(弟)似的感情。待我来到广州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竟然是我实习时教的一个学生,她听说我在一所大学教书,报考了那所大学,然后辗转找了好多老师问到我的电话,她说很抱歉他们班同学很调皮,把我气哭了,差点要提前结束实习,同时很感激我让调皮搞蛋的她树立了大学的目标。虽然过去的记忆已经模糊,却让我惊讶教师的影响那么巨大。从而,我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坚持总会有结果。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如既往的待学生如孩子,耐心细仔,有问必答,谈学业、谈爱情、谈理想、谈规划,当学生叫一声燕子姐姐,当教师节收到一个个问候,当学生说一句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我都会深深感动,感谢那个学生让我坚持初心,无悔教师职业。
“教书育人”奖获得者—韩群鑫老师

记者:您积极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您认为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投放到农业生产工作当中?
韩:我认为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首先应该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掌握好专业知识,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技能训练、假期实践等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以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如今年夏天,我们带领学生深入中山市各镇区开展红火蚁监测与防控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师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为中山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与首肯,在广东省教育头条、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上都报道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乡村振兴活动给参与活动的学生带来了莫大的鼓励与认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
记者: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您有哪些心得和体会?
韩: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要多关爱学生,要多与他们交流,去得知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也是从一名年轻老师一路成长过来的,现在也有很多学生希望老师能跟他们多交流。所以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倾听学生的需求。
其次,是要鼓励同学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去一步一步规划,为自己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打算。就像我们植保专业的同学,本与植物病虫害打交道、与农业打交道,但他们工作后,可能会在自己所做的行业里取得非常好的成绩。98届植物保护专业的蔡纯同学,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自己家乡汕头市农业局工作,得以把自己在学校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农村和扶贫工作之中,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我校教师吴仲真老师原是我校03级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回母校。其他还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如广州海关食品安全处陈荣溢校友、毕业后自主创业,成功后回校设立奖学金的李跃、陈小冠等同学。他们均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持之以恒,最终取得了成功。
“十佳青年教师”获得者—孙昀皓老师

记者:您努力培养“一懂两爱三过硬”的新农人,请谈一下您对“一懂两爱三过硬”的理解?
孙:“一懂两爱三过硬”是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太阳成集团tyc122cc秉承“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精神培养新一代农业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知识储备,利用所学专长,在将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相关科研以及一线的生产工作中。同时,培养学子们深深热爱农村这片土地和为广大农民谋幸福的情怀,把爱作为内生动力,愿付出心血和汗水,描绘农业的美好蓝图。
记者: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作为教师,您认为这项能力应当如何培养?
孙:广义的创新能力其实包括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必然是从夯实创新基础出发,形成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叠加,提供创新的智力支持。创新意识方面的提升中,我认为首先要给学子们提供参与高阶课题的机会,接触领域前沿技术和进展;同时,培养他们尝试用不同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树立遇难题时勇于打破常规、敢于超越的信念。
另外,创新思维非凭空而来,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注重实干,重视实践,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教师的话语,犹如徐徐吹拂的春风、好比润物无声的春雨。正是这桃李不言的风同雨,塑造了我们内心之中的最初的梦想同信念。这些微小的梦想同信念,就像是一颗饱含着生机的种子。自它深埋进我们内心的园圃的那一日起,便注定了它会在未来的岁月之中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一门师表,两万弟子。三尺讲台,四世传家。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一朝闻师语,一生念师恩。
今天
恰逢教师节与中秋节相遇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对每一位老师道一声:
敬爱的老师,你们辛苦了!
祝愿你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身体健康!幸福如意!桃李满天下!